使用一台2平方米的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相当于每年减少一辆小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对这一测算,相信很多人都会惊讶和振奋:如果将平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铺满整个城市的屋顶墙面,那节能减排效果该多么难以估量!
低碳是未来建筑的方向。据统计,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约占45%,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到40%,应用太阳能可使建筑能耗降低75%。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建筑节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事实上,太阳能与建筑“联姻”已经倡导多年,无论是太阳能光热产业,还是建筑产业,都为此付出了努力和尝试,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前几年业内曾作过一项市场调查,消费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后的评价,“非常满意”和“满意”仅占16%,而“不满意”占了35%。
问题症结何在?科技部太阳能光热产业创新联盟一位专家认为,主要症结是国内主流太阳能光热产品从技术到应用都存在诸多缺陷,难以满足与建筑一体化的要求,太阳能光热产业需要迅速升级。
专家指出,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产品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是必须安全无隐患。太阳能产品通常露天安装,常年遭受风吹、日晒、雨淋,这就要求产品经久耐用,能够抵抗各种外力冲击,否则一旦出现脱落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很多开发商不敢轻易安装的原因。
其次必须是建筑美观的元素。太阳能应当与建筑水乳交融,成为建筑的美丽点缀,而不能伤害建筑的美,否则在城市景观日益受重视的就很难推广。
再次必须经济实用。我国已经有多个省市出台了鼓励或强制安装太阳能的政策,极大促进了太阳能在建筑中的推广,但当前太阳能产品高档化趋势明显,在政府努力抑制房价上涨的大势下,高价太阳能产品显然难以普及。
这些要求看似简单,实现起来则是一套浩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为紧迫的是产品结构的调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单一的太阳能产品是无法解决其在大规模应用中遇到的所有技术和质量难题的。当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90%由真空管太阳能占据,这类产品便宜、宜安装,却难以与高层建筑结合,更适宜在广大农村使用。近年来兴起的平板太阳能,能够灵活地嵌入建筑,安全高效,寿命长达30年,较好解决了太阳能“进城”问题,但技术和市场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广大太阳能光热企业必须抓紧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早日从同质化竞争中走出来。
营销模式的创新和调整是另一个问题。近年来,太阳能的安装使用经历了从“自发”到“鼓励”再到“示范”和“强制”的过程,太阳能市场运营方式悄然变化,由单一的市场行为变成了社会行为。原来常常是散户独立购买,安装在既有的建筑上;而今后要实现一体化,需要从最开始的设计入手,统一安装。这样,产品的设计、制造、购买、安装和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将政府、设计院和房产商、太阳能企业和代理商结成一个责任链,营销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最终,消费者的成熟才能带动市场的成熟和繁荣。中国平板太阳能热利用委员会主任胡广良表示,在欧美等国平板太阳能占有92%的市场,而国内仅占10%左右,国内平板太阳能之所以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成为主流,与消费者的不认识、不理解有很大关系。期待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引导民众用起来,逐渐转变观念,最终使太阳能进入“千村万户”,铺满“屋顶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