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是前所未有的。”
近日,在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针对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上述观点。
在王勃华看来,竞争来自国内和国外。一边是国内光伏产业呈现的狂热扩产和跨界现象,另一边是大国之间光伏制造端的竞争正在加剧。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入局者众,看似“狼来了”,但不少老玩家却并没有过多焦虑,而且异常清醒。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协调和应对海外光伏贸易问题。
竞争“前所未有”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光伏产业发展迅猛,态势一如既往的火热。
王勃华表示,2022年1~10月,我国光伏产业新增装机量58.24GW,同比增长98.7%。截至8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已达349.9GW,仅次于火电和水电。
应用市场的火爆与近年来分布式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35.33GW,占新增装机达67.2%。不仅如此,我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也陆续开工建设,且储备规模雄厚。
除此之外,国外光伏市场也保持了旺盛需求。2022年1~10月,光伏产品出口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其中硅片、电池、组件出口总额440.3亿元,同比增长90.3%。尤其是欧洲对光伏的需求攀升,组件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份额超过一半。
在国内外需求刺激下,激发了新一轮光伏市场的争夺。
在国内,2022年以来,光伏赛道跨界者陆续涌现,并在产业链各环节展开了新一轮布局。王勃华表示:“各行各业的企业都进来了,包括央企国企也进军制造业,竞争进一步白热化。”
在资本加持下,新老玩家扩产迅猛。王勃华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光伏规划项目超过480个,其中部分项目为分期建设,未来将视市场变化情况择机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全国地方政府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光伏企业陆续到西北、西南和东南江浙地区扩产布局。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以前制造业集中在人才密集、资金充足的东南沿海地区,未来可能要西迁,大部分生产基地会在西北、西南地区,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态势则会产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国内市场,在全球碳中和与能源独立时代背景下,海外市场对本土光伏产业愈加重视,也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并且暗藏诸多不确定性。
“十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变成世界第一后,国外企业整合和破产的消息不绝于耳,但现在不一样了。”王勃华称,目前国外发展新能源制造已经上升到政府层面了,而且有目标、有措施、有步骤。“国外不仅支持国内本土企业制造,而且设法掣肘中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美国、欧盟和印度。这应该引起我们光伏行业的密切关注,我们应该在技术创新层面更加努力。”
王勃华还表示:“迫于中国企业在主流赛道难以撼动的优势,国外企业意图通过新技术‘弯道超车’。比如,美国能源部成立‘碲化镉发展联盟’、欧洲重启‘太阳能光伏创新平台’、日本和俄罗斯企业在加速发展钙钛矿技术,这些都是一些迹象。”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副局长王新指出:“展望未来,乌克兰局势深刻重塑了全球能源格局,在确保产业链安全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双重考量下,美国、欧盟、印度、土耳其和澳大利亚等光伏主要海外市场将新能源制造本土化的决心愈加坚定。”
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国际形势,王新表示:“传统贸易摩擦仍将长期伴随光伏海外出口。同时,绿色门槛等新型贸易壁垒成为西方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的重要手段。”
穿越周期才能走向未来
过去20年,光伏产业发展跌宕起伏,时而狂飙突进,时而坠入低谷。面对碳中和市场机遇,有的玩家觊觎与狂热,也有玩家保持清醒。
“我们都是‘过来人’了,可能我们思想比较保守。20多年看下来,行业发展具有一定周期性,大概3年左右一个小周期,五六年一个大周期。我建议企业不要过度营销和经营,谨防面临市场增长放缓的遭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认为,有新玩家进来,肯定会有一部分人出局,对于‘局中人’还是要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与创新能力。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亦表示,真正在光伏行业里走过一二十年的企业,看重行业未来更长远的发展。由于整个光伏行业有自身发展的预期和规律,三五年时间在产品上发生一次迭代,因此不能过于激进,扩张计划要有节奏。
在高纪凡看来,过去2~3年已经处于供不应求的时期(特别是上游原料),这种局面不会长久。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时,必然要开启新一轮的调整,这时谁最有竞争力谁就能赢得未来,相信只有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才能够真正走向未来,而不是赶热度。
面对新玩家入局,钱晶表示乐观:“老玩家根本不必焦虑,焦虑意味着并没有看透行业本质。”钱晶称,光伏行业属于生产资料行业,光伏产品不是快消品。光伏制造业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低门槛,不是谁都能拿着资本进来,没有那么简单,产品也需要在外部环境条件下经受25年甚至30年的考验。
钱晶还认为,一个产业在供不应求情况下是没有创新的,因为企业生产什么,市场都会吸纳。只有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才会激励企业不断创新。因此,多一些玩家总比行业“寂寞”要好。
在新一轮技术迭代的关口,各路玩家也试图通过新技术实现跨越发展。不过,借助新技术概念,在资本市场炒作概念的做法并不被看好。
高纪凡称:“现在很多企业在搞新技术,很快拿到了融资,公司估值就几十亿元了,比如钙钛矿。毫无疑问,行业需要开放创新,但实际上老玩家都在研究钙钛矿,一年投入的钱并不少,并且真正付出了精力,只是没有显现出来而已。”
高纪凡认为,企业不能搞太多虚幻的东西,过度被资本裹挟,可能短期内尝到了甜头,但长期而言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产业还是要持续发展,需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这才是关键。
对此,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光春表示,技术高低很难评价,但企业更重视产业化的技术。如果技术和产品在度电成本上没有竞争力,技术被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还是要被淘汰出去。同时,钱晶也认为,一个技术从实验室转化为产品,竞争力还是要看性价比。
相比国内产业自身的竞争,国外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与局势更需格外关注。
王新建议,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低价竞争无疑是饮鸩止渴,海外建厂也只能解一时一地之急。希望光伏企业继续发扬技术创新的优良传统,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与此同时,王新还表示,要秉持互利共赢理念,深化国际合作,利益融合。建立中外光伏民间对话的平台,增进双方交流互信,拓宽合作领域,化解商业纠纷,反对贸易保护,共同维护全球新能源产品供应链稳定。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快新兴市场开发力度,不断挖掘出口海外的新增长点。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案件预警、应诉动员、法人抗辩等方面积极应对。”王新强调,我们要敢斗善斗,坚决维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