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激增,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落实,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正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激增,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战略制高点,光伏电池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光伏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PERC技术的转换效率和生产成本接近理论上限,以HJT异质结为代表的
N型电池技术迅速崛起,受到了产业资本和能源市场的重点关注。
行业分析
HJT异质结电池是什么?行业现状如何?
HJT电池全称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是采用HJT结构的硅太阳能电池,该技术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它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属于N型电池中的一种。
从性能表现来看,HJT电池综合了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的优势,具备高转换效率、低光衰、低温制程、高弱光响应、稳定性高、衰减率低等特性;在降本方面,HJT可以兼容薄硅片和使用银包铜,降本优势明显。
HJT电池最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90年代初研发,2015年三洋公司被松下收购,专利保护结束,技术壁垒消除,各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开始加大对该技术的研发和投入。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8800余件适用于HJT电池制造领域的专利申请,自2009年起每年的申请量明显上升;从技术布局来看,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钙钛矿、异质结、有机薄膜等相关领域。
技术迭代推动的降本增效是异质结产业化的必由之路。目前,异质结处于大规模商业化前夕,各异质结公司都在为技术攻关而不断努力。
在业内看来,HJT固然美好,但由于与当前产线不兼容,对于设备投资的价格更高,前期投资较大;此外,HJT成本仍较高,降本增效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异质结企业在做的努力。
在HJT电池市占率方面,根据CPIA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建量产产线仍以PERC电池产线为主。随着PERC电池片新产能持续释放,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1.2%。
但是,随着未来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的提升,n型电池将会是电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据机构预测,至2030年,N型电池市占率将达到70%左右,其中,HJT电池凭借工艺流程简化、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无光衰、弱光效应、载流子寿命更长、量产效率有望突破26%等优点,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PERC电池。
赛道现状
市场空间广阔,玩家加速布局
随着HJT产业化加速,金刚玻璃、迈为股份等异质结技术公司纷纷加速异质结产能落地、扩产;与此同时,也在加速推进降本增效,提高转换效率。东吴证券认为,2022年是HJT降本增效加速推进的一年,2023年开始全行业扩产爆发,主流大厂将开始大规模扩产。
此外,2022年以来,HJT电池产能不断增长,光伏产品制造商已经率先部署HJT电池的产业化线路,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HJt这一赛道。
据不完全统计,2021全球HJT产能近7GW,2022年新增产能近20GW,而全球HJT规划产能已超120GW。国内厂商如爱康科技、华晟新能源、金刚玻璃等已紧锣密鼓地开启了HJT生产布局之路:
西部证券分析称,HJT降本路线清晰,2021年HJT电池成本高于PERC电池0.1元/W,2022年HJT成本有望低于PERC;2021-2025年HJT设备合计市场空间1117亿元,拥有整线能力的国产厂商具备优势;
假设2021-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150GW、195GW、244GW、305GW、381GW,HJT渗透率分别为5%、10%、20%、40%和80%,预计2021-2025年HJT设备需求将达46亿元、78亿元、141亿元、257亿元和595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未来发展
异质结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一、电力装备十大领域推广应用重点方向
2022年8月,工信部联合六部分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其中,HJT被纳入太阳能装备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二、2023年1月新政利好HJT产业化发展
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能源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
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
其中,关于太阳能光伏产品及技术供给能力提升行动,明确提出开展TOPCon、HJT、IBC等高效电池及组件的研发与产业化,突破N型电池大规模生产工艺。
同时,六部联发体现国家对产业的重视程度,期待2023年各部门会出台更多更加具体的落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