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光伏“看中国”,作为“出海新名片”和引领中国外贸增长的“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之一,光伏行业近期再交耀眼成绩单。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破20万亿元。其中,光、电、锂“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7月20日,来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初步测算超过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 近期,光伏龙头企业海外布局频有新动向,光伏产业出海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头部企业“出海记”再开新篇
“中国光伏产业想适应全球化竞争,向高端制造业发展,就必须‘走出去’。”盛夏7月,在2023 TCL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TCL中环副总工程师张雪囡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粤企TCL科技的下属上市公司,TCL中环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单晶硅片、全球最大的高效N型光伏单晶硅片制造商与出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高效叠瓦组件供货商。以光伏单晶硅片为例,其210大尺寸硅片总体市场占有率超过八成。
今年5月末,在全球硅片企业处于第一梯队的TCL中环对外宣布与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签署合作协议,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沙特阿拉伯地区开展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产品销售指向沙特等中东地区及可能的欧洲、“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地区市场,支持并推动能源转型。这将是TCL中环在海外首个晶体晶片工厂。
同在5月,TCL中环公告认购参股的上市子公司MAXN增发股份。MAXN是一家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商,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等地均有工厂。早在2020年TCL中环通过参股,推进自身的全球化。
无独有偶,今年1月,组件龙头晶澳科技抛出海外设厂计划,将在美国建设年产能2GW组件的工厂;3月,硅片和组件龙头隆基绿能也计划在美首次设厂,其年报中提到,未来光伏行业制造产能趋于分散化,将继续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越南,完善全产业链布局;4月,通威股份在业绩会上透露,虽然暂未有明确的海外光伏投资项目,但在积极研究各地政策。
实际上,光伏出海对中国企业而言并非新鲜事。早在2009年,国内光伏企业就曾迈开了海外建厂的步伐,几经浮沉。直到2023年,光伏产业出海再现新的发展阶段,头部企业动作频频。
“出海新名片”底气何在?
光伏企业频频出海底气何在?光伏产品为何被称作“出海新名片”?全球光伏何以“看中国”?几组数据或可说明: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硅料产能占全球87%,硅片产能占97.9%,电池产能占到86.7%,组件的产能占80.8%。
——海关总署7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破20万亿元。其中,光、电、锂“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61.6%。
——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四大主产业链环节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同期,国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78.42GW,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作为光伏应用全球最大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中国覆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具备产业联动优势。同时,光伏技术经过20余年积淀深厚,产业基础扎实,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多项第一”。特别是今年,在能源发展转型需求和ESG发展加持下,光伏装机持续增长,“全球光伏看中国”效应更加显著。
如何看待中国新能源光伏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光伏的优势在哪些方面?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看来,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在全球具备明显的竞争力。完备的产业链、技术创新正是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太阳能光伏供应链所有组件制造中最具成本竞争力的地点,成本比印度低10%,比美国低20%,比欧洲低35%。
未来十年需求或仍旺盛
持续火热的光伏行业需求还有上升趋势。7月2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上调了对2023年全球及中国市场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的预测。2023年全球装机预测由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国内新增装机预测则由95-120GW上调至120-140GW。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今年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发展白皮书》则指出,未来10年,全球光伏应用市场仍将保持较高需求。
“随着产业特别是多晶硅原材料的价格回归,光伏将会进一步地通过度电成本的优势在可再生能源市场里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2027年全球的装机将会超过1TW。”张雪囡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基地有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光伏装机产业有三大优势:产业链完整、产业链技术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
一个月前,TCL中环旗下首个太阳能电池工厂——TCL中环广州25GW电池项目在广州开工建设,规划投资达106亿元,预计2024年二季度实现项目一期量产,2025年实现项目全面达产。张雪囡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智慧化、生产智能化和柔性制造使得TCL中环出海更有“底气”——有足够的技术和生产的保障。例如,在智能化的柔性制造生产模式,其银川6期的单人操作炉台数可以达到单人384台,约领先行业7到8倍。
“在沙特建厂还可以进一步辐射到欧洲和北美市场。”张雪囡说。
全球“淘汰赛”内外压力不可小视
尽管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但参与全球淘汰赛,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内外“卷”挑战压力不可小视。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来自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全球太阳能光伏制造供应链正在出现多样化势头,预计到2027年,中国在全球光伏制造中的市场占比可能会下降15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江华曾表示,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出了各自的光伏产业扩张计划,但要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光伏产业链,并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至少需要几年时间。
另一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在5月公开呼吁业内理性扩产,“当前光伏行业各环节扩产规模均出现了量级水平的提升、大手笔投资不断涌现,更大的竞争压力正在酝酿之中。”
《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发展白皮书》显示:“未来光伏外贸形势愈加严峻复杂,贸易摩擦或将再次升级改版……须引起充分警惕。”
王勃华表示,中国光伏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冲破重重困难,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只有通过坚持技术引领创新,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来解决光伏产业技术迭代的问题。”张雪囡认为,光伏产业发展很快,硅片尺寸从125毫米到今天的210毫米,过程中面临着落后产能过剩,先进产能结构性紧张。技术迭代快,不仅仅是硅片尺寸增大,还带来了晶体切割问题,对质量和良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际环境对企业应对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世界各国都有低碳需求,中国制造怎么走出去,实现全球化产能也是挑战。
《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发展白皮书》指出,未来10年,全球光伏应用市场仍将保持较高需求,建议中国光伏企业积极参与光伏行业国际标准制定;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建立光伏产品绿色低碳认证标准体系,推动海内外绿色低碳贸易规则、机制对接等。
“中国充足的产能必须通过全球市场来消化,因此,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张雪囡说。在出海前提下,要持续加强做好知识产权的布局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