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 浙江省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碳”索未来,“光伏+”创造无限可能
时间:2023/09/07 来源: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54次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近年来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力,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已成为我国新增电源的主体。随着经济性优势的逐渐显现,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活力十足。

2023年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制造端方面,2023年1-6月,多晶硅产量超过60.6万吨,同比增长66.1%;硅片产量超过253.4GW,同比增长65.8%;电池片产量超过224.5GW,同比增长65.7%;组件产量超过204GW,同比增长65%;应用端方面,2023年1-7月,光伏发电新增装机97.16GW,已超过历年新增装机规模。

当前,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广泛共识,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随着“光伏+储能”“光伏+建筑”“光伏+交通”“海上光伏”“光伏+沙戈荒”等多元化新应用模式的不断涌现,光伏逐渐以超越想象的速度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光伏+”的持续升温,助力“零碳未来”的早日实现。

一、光伏+储能——光伏发电不间断成为可能

随着光伏发电规模不断扩大,大力发展储能技术能一定程度上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的缺口。光伏和储能的跨界融合可实现光伏电站24小时发电,“光伏+储能”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政策和技术的加持下,储能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GW/35.80GWh,平均储能时长为2.1小时。上半年,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GW/17.72GWh,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的总和。

光伏与储能协同发展的潜力巨大,但当前也面临成本、配置和安全问题,需要优化光储运营模式、探索储能价格机制并不断加强储能安全监管。未来,光储融合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应用于家庭和商业领域,还可应用于大型工业领域甚至城市基础设施领域。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相信光储融合会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明天。

二、光电建筑一体化——光伏与建筑的有机结合

光电建筑一体化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建筑行业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随着多种具备建材功能的光伏产品涌出,建筑光伏的应用场景也呈现多样化,比如光伏屋顶、光伏幕墙、光伏长廊等。

近年来,光伏企业积极创新,建筑光伏应用的相关产品研发与制造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并开展了一系列示范应用。目前,建筑光伏发展形势仍以政策驱动为主,如何完美结合建筑、光伏、投资三方面的需求,还需要市场开发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推敲磨合。此外,光电建筑的产业链是从建筑和光伏产业链延伸而来,各环节均需要考虑安全性、耐久性以及智能化等要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也为“光伏+建筑”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带来诸多挑战。

三、光伏+交通——光伏在传统行业的新探索

光伏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赋能交通、能源等行业,并为其绿色转型提供了新路径,拓展了行业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业已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可以承载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的潜力巨大,尤其在我国中东部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的省份。

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推广光储充一体模式。2023年6月,上海印发《上海交通领域光伏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涵盖17种“光伏+”应用场景,包括地铁、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港口、公交、桥隧、高速、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推广低碳设施设备,鼓励在交通枢纽场站以及公路、铁路等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及储能设施。

随着“双碳”战略的有序推进,“光伏+交通”已经成为光伏行业跨界融合的重要领域,但面临相关的发展政策缺失,体制机制、投融资模式等急需健全的困境。未来,“光伏+交通”模式具备无限潜力,其有望成为光伏行业新的应用增长蓝海。

四、海上光伏——光伏摆脱土地束缚

在“双碳”战略的指引下,国家层面加大政策发力,以促进海上光伏的高质量发展。2020-2022年,我国陆续出台海上光伏产业相关政策,加快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化布局。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下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强调要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

与此同时,2022年以来,山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在非耕地空间充分开发后,逐渐将光伏的应用场景由陆地转向海上。海上“光”资源受市场追捧,沿海各省份均加快布局海上光伏建设,并陆续出台支持海上光伏发展的具体细则。

为抢抓市场机遇,国内各大企业开始生产适应于海洋场景的各类光伏产品。未来,海上光伏将成为全球海洋清洁能源开发的重点方向,其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五、光伏+沙戈荒——光伏为干旱地区带来新活力

“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国家多次提出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光伏+沙戈荒”项目能够充分利用沙漠未利用的土地资源,通过“光伏+”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光伏板下、板间空间,在板上发电的同时,协同做好土地改良、种养殖业发展等,从而实现林光互补、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的立体的经济治沙模式。

随着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程的加快,昔日的亘古荒漠正化身为科技感十足的光伏“蓝海”,逐渐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增长新引擎。沙戈荒地区建设“光伏+治沙”项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推动绿色能源转型,还可以通过固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闻推荐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