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纯 FAPbI3(FA为甲脒)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卓越的效率而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然而,FAPbI3的相稳定性仍然是该领域的一大障碍,因为使用MA+、Br−、Cs+稳定α-FAPbI3相的普通策略会导致带隙变化和离子迁移。鉴于此,2024年3月13日中山大学毕冬勤于AFM刊发自组装桥接层对纯FAPbI3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策略,通过在n-i-p太阳能电池结构中的 FAPbI3钙钛矿埋入界面处使用自组装桥接层来提高α-FAPbI3相稳定性。筛选了一系列多齿双膦酸分子,并证明具有最小空间位阻的依替膦酸(EA)表现最好。四个P-OH基团首先可以在SnO2上形成多齿锚定,而剩余的未锚定的─OH和P=O基团可以在I−和Pb2+之间形成强相互作用。因此,形成了坚固且稳定的桥接层,大大增加了FAPbI3相变的能垒。结果,纯FAPbI3基(无MA+、Br−、Cs+系统)n-i-p器件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24.2%的功率转换效率,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EA和Pb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可以大大减少恶劣条件下的铅泄漏。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